Go to Contents Go to Navigation

韓中建交30年謀求競合關係新常態

滾動 2022年 08月 23日 15:48

韓聯社北京8月23日電 迎來韓中建交30週年,兩國24日將在首爾和北京分別舉行紀念活動,南韓總統尹錫悅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相互致電,重溫30年前建交初心。但隨著美中戰略競爭日益加劇,韓中關係發生微妙變化。

南韓戰爭以後一直敵對的韓中兩國乘著後冷戰時代的春風,于1992年8月24日建交。韓中雙邊貿易額由1992年的64億美元增加46倍至2021年的3015億美元,中國是南韓去年最大的貿易夥伴,南韓對華貿易佔貿易總額的24%,每年貿易順差有八成來自對華貿易。

兩國建交時確立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一路升格,1998年建立面向21世紀的合作夥伴關係,2003年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係,2008年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過美中戰略競爭引爆“新冷戰”後,韓中關係站在十字路口,不得不謀求“新常態”。

如果美中明確形成合作與競爭的領域和避免衝突的機制,南韓的外交空間也有望得到拓展,但當前的走勢卻事與願違、背道而馳。美中關係越趨惡化,兩國促韓站隊的施壓力度越加大,而南韓要在軍事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領域頻繁面臨艱難抉擇。

中國對南韓推行軟硬兼施的策略。對於南韓反制朝核導彈威脅的駐韓美軍“薩德”系統,中國在“三不”基礎上,還要求“一限”,即限制駐韓美軍現有“薩德”的實際使用。即便是南韓的國家安全所必需的,只要在美中爭霸格局中損害中國的安全利益,中方也顯示出不會坐視不理的明確態度。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本月9日會見南韓外交部長官樸振時提出,堅持“五個應當”,排除外界干擾,被不少人視為是在敦促南韓奉行不受外來干涉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

但在美國致力重塑的晶片供應鏈方面,中國希望加強與南韓的合作,並在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上表現出積極態度,以加固兩國經濟紐帶。作為美國主導的自由民主陣營的一個盟友,南韓處於要警惕中國崛起帶來的國際秩序的變局,同時要在經貿、朝核問題上既競爭又合作的局面。專家們指出,南韓社會內部要對如何應對美中競爭形成共識,並加強多邊主義外交,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共同進退。

南韓國立外交院教授金漢權接受韓聯社電話採訪時表示,首先要有一個政府與國民就價值、認同、國家利益的界定凝聚共識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對於美中之間懸而未決的各個問題,分門別類地明確表態,提出南韓堅定的政策方向。然後要發揮多邊外交智慧,在各個問題上與立場一致的國家形成共同陣線。南韓參加的印太經濟框架和北約峰會體現為多邊的集體行動,是中國難以唯獨對韓提出異議的原因之一。

金漢權建議,應將韓中戰略對話渠道作為制度鞏固下來,對於潛在的矛盾進行事前討論,將矛盾發酵時對兩國關係的傷害減至可控水準。另外要讓中方意識到,在美中戰略競爭的格局下,根據局勢變化切斷韓中對話渠道也會對中國造成損失。(完)

資料圖片:親切握手的韓中外長 韓聯社

資料圖片:親切握手的韓中外長 韓聯社

韓中建交30年來的雙邊貿易額與貿易收支走勢 韓聯社

資料圖片:駐韓美軍星州“薩德”基地,攝于2017年。 韓聯社

資料圖片:駐韓美軍星州“薩德”基地,攝于2017年。 韓聯社

knews@yna.co.kr

【版權歸韓聯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複製】

主要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