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Go to Navigation

詳訊:南韓成功發射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

滾動 2022年 06月 21日 19:57

韓聯社高興6月21日電 南韓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世界”號( KSLV-Ⅱ)21日下午第二次發射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根據科學技術資訊通信部(科技部)和南韓航空航太研究院掌握的數據,“世界”號當天下午3時59分59.9秒在位於全羅南道高興郡的羅老宇航中心發射升空。之後,“世界”號按照飛行程式在發射第123秒(第2分3秒)左右到達62千米處,並進行一級火箭分離。發射第227秒(第3分47秒),火箭在202千米處進行整流罩分離,之後於第269秒(第4分29秒)在273千米處進行二級火箭分離。此後,“世界”號繼續按計劃正常飛行,三級火箭于4時13分許熄火,並到達目標軌道。發射第875秒(第14分35秒),火箭攜帶的性能驗證衛星(包括立方體衛星)成功分離,發射第945秒(第15分45秒),模擬衛星也與箭體分離。

科技部長官李宗昊在發射約1小時後的下午5時10分許在羅老航太中心舉行記者會並宣佈,“世界”號發射成功,火箭攜帶的衛星也已進入預定軌道運作。他說,今天迎來了大韓民國科學技術領域和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瞬間。此次發射距離1993年6月南韓發射第一枚科學觀測用火箭“KSR-I”有30年,如今南韓成為第七個在本土成功發射自研火箭的國家。

科技部第一次官(副部長)吳泰錫在“世界”號成功實現箭星分離後表示,“世界”號按照程式完成飛行任務。航太研究院責任研究員安相一(音)表示,經確認,衛星姿態穩定,研究院地面站最快可于明天上午接收準確的軌道資訊。

據觀測,衛星與地面站將在發射11個小時後的22日上午進行首次正式通信。航太研究院大田地面站的通信衛星天線將持續接收衛星傳送的數據,掌握更具體的衛星姿態。科技部計劃于2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介紹衛星通信情況。

“世界”號運載火箭全長47.2米、重200噸,從2010年3月起投入研發,以將1.5噸級實用衛星送入地球低軌(600∼800公里)為目標設計而成。12多年來,250名研究人員參與研發,共耗資1.957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1億元)。

“世界”號于去年10月21日進行第一次發射,但因第三級發動機熄火早于預期,未能將模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之後,“世界”號原定於6月15日發射,但因遭遇大風天氣被推遲一天,16日的發射計劃因數據異常再次被推遲。(完)

6月21日,在位於全羅南道高興郡的羅老宇航中心,南韓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KSLV-Ⅱ)進行第二次發射。這是南韓首次利用自研運載火箭發射自主研發的人造衛星。 韓聯社/聯合攝影記者團

6月21日,在位於全羅南道高興郡的羅老宇航中心,南韓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KSLV-Ⅱ)進行第二次發射。這是南韓首次利用自研運載火箭發射自主研發的人造衛星。 韓聯社/聯合攝影記者團

6月21日,在位於全羅南道高興郡的羅老宇航中心,南韓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KSLV-Ⅱ)進行第二次發射。圖為“世界”號發射升空。 韓聯社/聯合攝影採訪團

6月21日,在位於全羅南道高興郡的羅老宇航中心,南韓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KSLV-Ⅱ)進行第二次發射。圖為“世界”號發射升空。 韓聯社/聯合攝影採訪團

6月21日,在位於全羅南道高興郡的羅老宇航中心,南韓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KSLV-Ⅱ)進行第二次發射。圖為“世界”號發射升空。 韓聯社

6月21日,在位於全羅南道高興郡的羅老宇航中心,南韓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KSLV-Ⅱ)進行第二次發射。圖為“世界”號發射升空。 韓聯社

inkyoung@yna.co.kr

【版權歸韓聯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複製】

熱搜新聞
熱點新聞
熱門推薦
更多
更多
主要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