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Go to Navigation

韓專家:朝鮮射彈測試高超音速導彈外形設計

滾動 2022年 01月 10日 16:51

韓聯社首爾1月10日電 朝鮮近期宣佈試射高超音速導彈,但隨後南韓軍方評價稱朝鮮所射導彈未達高超音速標準。就此,國內權威的導彈專家提出不同的看法,並稱朝鮮射彈旨在測試高超音速導彈外形設計。

南韓航空大學教授張泳根10日向韓聯社發送的一份資料顯示,推測朝鮮以圓角型飛行器試驗滑翔式高超音速飛行器(HGV)的外形設計更為合理。

韓軍本月7日就朝鮮5日試射的導彈分析稱,從外形和速度等來看,朝鮮發射的並不是高超音速導彈,而是搭載機動式再入彈頭(MARV)的普通彈道導彈,朝鮮所謂的射程700公里、側翼飛行120公里命中靶標的主張均為誇大之說。

張泳根表示,軍方主張僅靠圓角型滑翔飛行器下端的機翼得到的升阻比(Lift-to-Drag Ratio)較小,無法滑翔,但他認為,從模擬結果來看,可形成最大2.0的升阻比,能充分實現滑翔。朝鮮此次發射的導彈是與去年9月首次試射“火星-8”型高超音速導彈具有不同形態的滑翔式飛行器,朝鮮應該通過此次試射驗證空氣動力、耐熱性能、引導控制等導彈性能。

對於韓軍評價的側翼飛行120公里屬於朝鮮誇大其詞的說法,張泳根表示,理論上可以實現。他說,在滑翔式飛行器上安裝小型反推力系統便可充分實現側翼飛行。他反問,若朝鮮試射的非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只是搭載機動式再入彈頭的普通導彈,韓軍可通過境內反導系統感應探測,那麼軍方為何試射當日未公佈飛行軌跡等數據。

張泳根認為此次朝鮮發射的飛行器應為去年10月朝鮮在國防發展博覽會上首次公開的武器,但至於是否屬於軍方公佈的搭載機動式再入彈頭導彈,他說,在沒有實際飛行軌跡數據的情況下難以辨別。(完)

圖為朝鮮1月5日試射的高超音速導彈(左)和去年試射的“火星-8”型高超音速導彈。 韓聯社/朝中社(圖片僅限南韓國內使用,嚴禁轉載複製)

圖為朝鮮1月5日試射的高超音速導彈(左)和去年試射的“火星-8”型高超音速導彈。 韓聯社/朝中社(圖片僅限南韓國內使用,嚴禁轉載複製)

南韓航空大學教授張泳根 航空大學官網

南韓航空大學教授張泳根 航空大學官網

zhanglili456@yna.co.kr

【版權歸韓聯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複製】

關鍵詞
主要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