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特輯】2020南韓疫情:改變日常 再現危機
韓聯社首爾12月25日電 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南韓也不例外。誰都沒有料到曾不知名的病毒橫掃整個地球村整整一年,南韓自1月20日出現首例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診病例後,整個社會發生巨變。
1月20日,境內出現首例病例,此後一個月以來自全球各地的入境者為主,28人感染病毒。2月18日,新天地耶穌教證據帳幕聖殿大邱教會涌現大批確診病例,境內疫情陷入第一波大流行。單日新增病例從個位數激增至三位數,2月29日觸頂達909例。之後一個月內大邱和慶尚北道地區累計確診病例達8000多例。
確診病例激增導致病床短缺,衛生醫療系統超負荷,甚至出現感染後在家待醫過程中死亡的病例,政府為此針對無症狀和輕症病例安排了生活治療中心。延續至3月初的第一波大流行隨著對新天地教會人員的檢測和流調的實施完畢而暫告一段落。疫情下,2300萬國民參與的國會議員選舉成功進行,“韓式防疫”(K-防疫)揚名國際,獲得好評。
然而,5月黃金周之後,疫情復燃。始於首爾梨泰院夜店的集體感染蔓延至補習班、餐廳等各處,疫情擴散後,政府暫停運營首都圈的公共大眾設施8000多處,建議補習班、網吧、練歌房克制營業。6—7月,疫情有所緩解。8月,保守團體在首爾市中心舉行集會,首爾城北區的“愛第一”教會發生集體感染,導致確診病例大增,政府8月19日將首都圈的保持社交距離措施提升至2級,30日起實施加強版防疫措施,限制年輕人群常聚集的咖啡屋、餐廳等的運營約兩周。當時,首都圈餐廳和甜點麵包店晚9時至次日早5時只許外賣和打包。
隨著疫情形勢漸有好轉,政府10月將保持社交距離措施降至1級。人們放鬆警惕,11月之後,疫情再度肆虐。與在特定集團和設施蔓延的前兩波流行所不同的是,此次疫情主要在學習、職場、餐廳、大眾設施等日常空間蔓延。防疫部門官宣疫情出現第三波大流行。
雖然防疫響應等級12月8日起上調至2.5級,但確診病例有增無減,13日單日新增1030例,首次過千,16日高達1078例,刷新紀錄。疫情日漸嚴峻,政府在首都圈增設150個篩查診所,為提前發現感染病例,鼓勵民眾接受檢測。其間政府以不封鎖、不限出行、迅速檢測、追蹤接觸者和初期階段切實治療等方式遏制疫情的戰略在現階段卻不再奏效。專家指出,在疫情常態化的情況下,韓式防疫沒有進步和發展,為應對未知的“敵人”,防疫措施同樣需靈活發展。(完)
zhanglili456@yna.co.kr
【版權歸韓聯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