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首爾5月24日電 南韓科學技術資訊通信部(下稱“科技部”)和南韓航空宇宙研究院24日下午6時24分許將第三次發射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計劃將新一代小型衛星二號送入550千米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
去年6月的第二次發射雖然成功實現送“星”入軌,但當時衛星任務重點在於驗證火箭運載能力,因此此次才是“世界”號真正首次試發實用衛星。
“世界”號前一天上午7時20分從羅老宇航中心的總裝廠房被搬運至發射臺並豎直固定,之後箭體連接供應電能、加注推進劑及氧化劑的臍帶式管線,工作人員還檢查了其氣密性等,發射準備工作于晚上9時14分結束。科技部介紹,宇航中心所在的全羅南道高興郡地區當天下午出現約半小時的陣雨天氣,準備工作耗時超出預期2小時左右,但不影響發射。
科技部前一晚召開發射管理委員會會議,並在對箭體搬運、起豎等情況進行檢查後認為發射準備工作一切正常,無異常情況。24日羅老宇航中心一帶的天氣將滿足發射條件,當天降雨的可能性較低,風速將低於每秒5米,火箭飛行路線出現雷暴的可能性也極低。
當天羅老宇航中心周邊實施陸海空安全管制。發射架方圓3公里內的地面人員和車輛、火箭飛行方向寬24公里長78公里海域內的人員和船舶將接受管控。飛行方向寬44公里長95公里空域內的飛機也同樣屬於管控範圍。
當天,科技部將對發射後與太空物體撞擊的可能性等進行最終分析,若條件不滿足,可能推延發射。若當天發射未成,將於25至31日中擇機發射。若無特別問題,下午1時30分許召開的發射管理委員會會議將最終敲定發射時間。
在發射約4小時前,燃料(煤油)和氧化劑(液態氧)注入工作將啟動。燃料貯箱和氧化劑貯箱裝滿後,起豎裝置(erector)將被撤去。
在發射10分鐘前,發射自動作業系統(PLO)將啟動,正式進入倒計時。該系統啟動後無法以手動方式叫停發射,若系統發現有問題,發射程式將自動被停止。該系統若確認各系統工作正常,一級箭體的發動機將自動點火。待一級箭體的推力達到300噸後,四個固定裝置會鬆開,火箭進入飛行狀態。
接下來,一級火箭、整流罩、二級火箭依次分離,“世界”號將在發射約783秒(13分3秒)後到達最終目標高度550千米。從此開始,新一代小型衛星二號等火箭運載的衛星會依次分離。之後,三級火箭再飛行215秒(3分35秒)。由此,“世界”號時長1138秒(18分58秒)的飛行將結束。
“世界”號發射成敗取決於能否將新一代小型衛星二號送入550千米高度(誤差範圍不超5%)的軌道上。科技部將於發射約1小時20分鐘後的下午7時44分許公佈發射結果。(完)
5月23日,在全羅南道高興郡的羅老宇航中心,“世界”號被固定在發射臺上。 韓聯社
“世界”號第三次發射流程 韓聯社
zhanglili456@yna.co.kr
inkyoung@yna.co.kr
【版權歸韓聯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