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檢索

滾動

朝鮮建新發射平臺在水庫發射潛射彈道導彈

2022年 10月 10日 17:32

韓聯社首爾10月10日電 在美國核動力航母駛入南韓東海後,朝鮮接連發起挑釁,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在水庫發射潛射彈道導彈(SLBM)。軍事專家一致評價,這史無前例,朝鮮建新發射平臺可能是為了規避韓方“殺傷鏈”系統。

據朝鮮官媒10日報道,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自9月25日至10月9日期間對朝鮮人民軍戰術核武器運用部隊、遠端炮兵部隊及航空部隊的訓練進行指導,並公開了數十張照片,包括迷你潛射彈道導彈(SLBM)、有朝版“伊斯坎德爾”之稱的“KN-23”、“火星-12”型中遠端彈道導彈(IRBM)、超大型火箭炮發射現場及金正恩觀摩現場等。

朝媒稱,9月25日淩晨在朝鮮西北部水庫的一水中發射場進行了模擬搭載戰術核彈頭的彈道導彈發射訓練。據韓軍當時推測,朝鮮在平安北道泰川一帶從移動式發射車(TEL)上發射了短程彈道導彈(SRBM)。但政府部門表示已從前一天起密切關注朝鮮發射潛射彈道導彈的可能性。軍方也在朝鮮發射後表示,潛射導彈中也有KN-23系列,沒有排除朝鮮發射潛射彈道導彈的可能性。

朝鮮導彈專家、航空大學教授張泳根對朝鮮當天公開的導彈照進行分析後表示,這可能是KN-23系列。迷你潛射導彈的頭部呈尖狀,且較長,與KN-23類似。有意見認為,朝鮮或將KN-23改良成迷你潛射彈道導彈。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朝鮮首次在位於內陸的水庫發射潛射導彈。張泳根就此表示,俄羅斯此前也曾部署過鐵路機動型彈道導彈,但未聽聞有在水庫發射的事例。這或為了隱匿發射徵兆和準備過程。他提出朝鮮可能是為規避南韓採取可通過先發制人的方式應對敵方導彈威脅“殺傷鏈”系統,從而新建了多種發射平臺。

朝鮮迄今多在造船廠和研究所等集中的鹹鏡南道新浦一帶的海上和水中進行潛射彈道導彈試驗。朝鮮可在內陸水庫發射潛射導彈,意味著韓軍對朝鮮潛射導彈的探測將變得更加困難。事實上在朝鮮發起挑釁的9月25日前後,軍方在新浦一帶捕捉到有關動向並密切監視,朝鮮則在距離新浦較遠的平安北道泰川發射導彈,展開“佯攻作戰”。

另一方面,有意見認為,朝鮮公開的IRBM可能是新型導彈。南韓國防安全論壇秘書長申鐘宇(音)認為,該IRBM彈頭與現有的“火星-12”型相比外形短粗、頭部鈍圓,更看不到輔助引擎噴射火焰。因此,該導彈可能是只搭載了適用於“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的“萬向架支承發動機”的新型導彈。

此外,朝鮮破例出動“米格-29”和“蘇-25”等機隊進行大規模聯合空中打擊訓練也值得關注。21世紀軍事研究所研究委員柳成燁(音)認為,這表明朝鮮不僅準備試射導彈,還準備進行多種形式的局部挑釁。(完)

朝中社10月10日公開的疑似為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射場面。 韓聯社/朝中社(圖片僅限南韓國內使用,嚴禁轉載複製)

朝中社10月10日公開的疑似為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射場面。 韓聯社/朝中社(圖片僅限南韓國內使用,嚴禁轉載複製)

朝中社10月10日公開的疑似為“火星-12”型彈道導彈的發射場面。 韓聯社/朝中社(圖片僅限南韓國內使用,嚴禁轉載複製)

資料圖片:據朝中社10月10日報道,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攜夫人李雪主觀摩了從上月25日至本月9日進行的朝鮮人民軍戰術核武器運用部隊訓練。 韓聯社/朝中社官網截圖(圖片僅限南韓國內使用,嚴禁轉載複製)

資料圖片:據朝中社10月10日報道,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從上月25日至本月9日對朝鮮人民軍戰術核武器運用部隊、遠端炮兵部隊及航空部隊的訓練進行指導。 韓聯社/朝中社(圖片僅限南韓國內使用,嚴禁轉載複製)

lizhengyun@yna.co.kr

【版權歸韓聯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複製】

字體大小

字體大小示例

A A

SAVED

分享

長按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