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首爾10月11日電 朝鮮在10日舉行的勞動黨成立75週年閱兵儀式上公開了新型洲際彈道導彈(ICBM)和新型潛射彈道導彈(SLBM),展現了其先進的導彈技術。
專家們分析稱,新型洲際彈道導彈載于11軸22輪移動發射車(TEL),較朝鮮最新公開的“火星-15”號(9軸18輪)的發射車更長。南韓航空大學教授張泳根指出,“火星-15”號導彈長21米,而此次公開的新型導彈看似長23~24米,其直徑也增加了30~40釐米,為世界最長的洲際彈道導彈。軍方人士認為,該導彈實際上是“火星-15”號的改良版“火星-16”號。
張泳根指出,新型洲際導彈是液體推進導彈,其一級推進器至少配備4個發動機,而二級推進器安裝了2個在去年12月進行試驗的新發動機,因此其直徑有所增加。據悉,新型洲際導彈的彈頭部分還裝有彈頭母艙(PBV)。分析指出,這是研發新型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的必備技術,朝鮮的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若研發成功,從理論上來講可同時攻擊美國華盛頓或紐約。
另一方面,朝鮮當天在閱兵式上還公開的新型潛射彈道導彈“北極星-4”號或也可搭載多枚彈頭。專家指出,“北極星-4”號的直徑較“北極星-3”號有所增加,或可同時搭載多枚彈頭,其長度短于直徑或方便於潛艇搭載。(完)
10月10日,朝鮮在勞動黨成立75週年閱兵式上公開新型洲際彈道導彈。 韓聯社/朝鮮中央電視臺畫面截圖(圖片僅限南韓國內使用,嚴禁轉載複製)
10月10日,朝鮮在勞動黨成立75週年閱兵式上公開新型洲際彈道導彈。 韓聯社/朝鮮中央電視臺畫面截圖(圖片僅限南韓國內使用,嚴禁轉載複製)
10月10日,朝鮮在勞動黨成立75週年閱兵式上公開的新型潛射彈道導彈(SLBM)“北極星-4”號。 《勞動新聞》官網截圖(圖片嚴禁轉載複製)
yuan@yna.co.kr
【版權歸韓聯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