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固守鎖國政策 或因擔憂創匯受阻
韓聯社丹東5月10日電 在“清零”3年的中國年初解封、世界衛生組織本月官宣新冠緊急狀態結束的情況下,朝鮮仍固守鎖國政策。朝中邊境自疫情爆發不久後的2020年1月起關閉已有3年零5個月,朝鮮為何繼續自我孤立令人費解。有意見認為,朝鮮繼續閉關的原因在於不願看到在華勞工創匯受阻。
中國駐朝鮮大使王亞軍在被任命2年後於今年3月赴朝到任,加上世衛組織本月5日宣佈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坊間盛傳朝中邊境封鎖即將放開,但在佔據朝中雙邊貿易額七成之多的丹東海關卻看不到任何“開關”跡象。
在丹東經營對朝貿易的商人們認為,朝鮮最擔心的是新冠病毒流入境內。儘管新冠在全球範圍內普遍減弱為地方風土病,但對醫療系統脆弱、缺乏疫苗和特效藥的朝鮮來說,堅持外防輸入是壓倒一切的重大任務。雖然朝鮮去年8月官宣抗疫取得勝利,但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恢復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朝鮮中央電視臺今年3月仍然強調,嚴防死守抗疫戰線是國家頭等大事。
分析認為,近期中國境內疫情有反彈跡象,比奧密克戎變種傳染性更強的XBB系列變異株成為優勢毒株,可能讓朝鮮頗為忌憚。涉朝消息人士稱,長期封鎖國境使物資供應不足,生活必需品短缺,但若貿然打開國門,恐將釀成新冠蔓延而導致束手無策,朝鮮將在今後一段時間繼續觀望疫情走勢。
但也有意見指出,朝鮮繼續閉關自守的更大原因是不想耽誤在華勞工創匯。現有10萬多朝鮮勞動者在丹東、瀋陽、延邊、圖們、琿春等朝中邊境地區從事餐飲、服裝與水產加工、資訊技術類工作。據悉,這些人平均月工資在人民幣2500到4000元之間。朝鮮勞工在嚴苛的紀律和組織控制下集體生活、辛勤工作,因此中國企業更願意招聘朝鮮勞工,替代不願幹臟活累活險活且動輒離職的中國年輕人。去年4月起丹東封城數月之久,但雇用群居宿捨得朝鮮勞工的中國企業仍然照常開工,凸顯朝鮮勞動力的優勢。
據丹東貿易商分析,這些人賺取的外匯中,有一半上交國家。保守估算朝鮮勞工每月在華創收3億元。這與今年3月朝鮮2055萬美元的對華出口額相比,多出一倍多。在聯合國制裁決議嚴格限制朝鮮出口農業漁業產品的困境中,朝鮮很難找到比對華勞務輸出更好的搖錢樹。
問題在於朝鮮勞工出國創匯也在聯合國制裁之列。安理會2017年針對朝鮮的核子試驗通過第2397號決議,規定各國在2019年12月22日以前遣返朝鮮勞工。但因疫情爆發,朝鮮于2020年1月封鎖邊境,中國無法執行這一決議。而如果開放邊境,中國就不再有容留朝鮮勞工的名分。南韓、美國、日本的朝核問題首席代表4月7日曾在首爾發表聯合聲明,敦促國際社會儘快遣返朝鮮勞工。
據貿易商介紹,在華打工的朝鮮人通常簽2到3年的合同,邊境開放後就會返回朝鮮,以往會有新的勞工填補崗位空缺,不影響創匯。但聯合國制裁強度今非昔比,即便朝中友好,中國不顧決議繼續為朝鮮開方便之門,也要承受不小的壓力。對此心知肚明的朝鮮當然希望儘量推遲勞工回國的時限。另一貿易商分析稱,既保全中國體面,又能悶聲發財的最好方法就是繼續關閉邊境。這可能就是在全世界選擇與新冠共存後,朝鮮仍然強調防疫不肯解封的最大原因。若果真如此,朝鮮或盡可能推遲開放邊境的時間。(完)
knews@yna.co.kr
【版權歸韓聯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