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Go to Navigation

韓軍五年國防科技創新基本計劃出爐

滾動 2023年 04月 19日 20:34

韓聯社首爾4月19日電 南韓國防部19日召開國家科學技術諮詢會議,審議通過了《2023年—2037年國防科學技術革新基本計劃》,選定了10大領域的30項國防戰略技術,重點投資發展定向能武器、高超音速導彈、導彈防禦系統。

10大戰略技術領域包括:人工智慧、有人/無人協同作戰、量子資訊、航太、能源、新材料、網際網路、感測器與電子戰、應付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

反導技術方面,包括被稱為“韓版薩德”的遠端地對空導彈(L-SAM)和有“韓版鐵穹”之稱的遠端火炮攔截系統、中程地對空導彈(M-SAM)的改進型(第三批次)等。軍方人士表示,爭取自研攔截高超音速等導彈的技術,織密多層反導網。

定向能武器指的是“鐳射武器”。防衛事業廳去年3月公佈“未來挑戰國防技術事業推進方向”,宣佈著手研發防禦高超音速導彈的100千瓦級大功率鐳射武器的原創技術。

有人/無人協同作戰是未來戰場關鍵技術,應用前景廣泛。根據全新的作戰理念,國產KF-21“獵鷹”超音速戰鬥機將與國產無人隱形戰鬥機(UBAV)執行協同作戰任務。防衛事業廳已于2021年11月公佈電腦特效宣傳片,演示KF-21與3架UCAV進行有人/無人協同編隊飛行。

有人/無人協同戰機編隊 防衛事業廳宣傳片截圖(圖片嚴禁轉載複製)

有人/無人協同戰機編隊 防衛事業廳宣傳片截圖(圖片嚴禁轉載複製)

電子戰技術包括癱瘓敵方電力輸配系統的“斷電炸彈”和癱瘓電子資訊系統的電磁脈衝炸彈。癱瘓朝鮮防空網和指揮控制系統的電子戰機研製項目也將與明年啟動。防衛事業廳已于13日在防衛事業推進委員會第152次會議上通過包括《電子戰機項目推進基本戰略方案》在內的4份文件。

運用人工智慧實時調整決策的“殺傷網”(Kill Web)技術能使密集的指控網路尋找反制朝鮮核導攻擊的最佳打擊手段。(完)

鐳射武器示意圖 韓華集團供圖(圖片嚴禁轉載複製)

鐳射武器示意圖 韓華集團供圖(圖片嚴禁轉載複製)

玄武系列“怪獸導彈”在2022年國軍日宣傳片中亮相。 韓聯社TV供圖(圖片嚴禁轉載複製)

玄武系列“怪獸導彈”在2022年國軍日宣傳片中亮相。 韓聯社TV供圖(圖片嚴禁轉載複製)

knews@yna.co.kr

【版權歸韓聯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複製】

關鍵詞
#AI
主要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