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擬下月起“與疫共存” 佩戴口罩成關鍵
滾動
2021年 10月 19日 08:01
韓聯社首爾10月19日電 南韓政府計劃下月轉入“與新冠共存”的防疫模式,分步恢復日常生活秩序。這距離去年1月20日國內出現首例新冠確診病例已有1年零9個多月。
儘管今後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增加,政府仍將根據不同時期的疫苗接種率分階段放寬與生活設施、大規模活動以及私人聚會有關的限制措施。為了避免防疫模式轉型可能帶來的混亂,正確認識“與疫共存”的概念至關重要。
專家們預測,儘管現行防疫措施轉為“與疫共存”模式,今後2∼3年內恐難重返疫情前的生活,遵守佩戴口罩等基本防疫守則將成為最大關鍵。為了保護未接種疫苗者,政府在防疫模式轉型的過程中不僅要提升疫苗接種率,同時有必要維持佩戴口罩等個人防疫守則,直到完全恢復疫情前的生活秩序。
嘉泉大學吉醫院傳染內科教授嚴中植(音)表示,從前四波疫情大流行情況來看,佩戴口罩有效遏制疫情爆髮式擴散。防疫部門預測防疫轉型後,單日新增病例可能達4000∼5000例,但只要政府維持佩戴口罩等基本守則,民眾也會自覺地佩戴口罩,有助於放緩疫情擴散勢頭。
政府急於放寬防疫限制引起專家警惕。釜山大學醫學院教授尹泰浩(音)表示,從新加坡、英國、丹麥等海外案例來看,即使疫苗接種率高,確診病例在轉入“與疫共存”模式後仍然激增。嚴中植指出,適度調整防疫模式轉型速度至關重要。他建議政府一方面積極擴大對完成疫苗接種者的優惠,另一方面分階段放寬對公眾設施的限員、限時措施。
專家們還強調,防疫模式轉型旨在把社會經濟損失最小化,並不意味著完全擺脫疫情造成的直接損失。隨著防疫模式轉型,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短期內恐將繼續增加。因此,政府應將防疫工作的重點放在高風險設施、死亡和重症病例管理上。(完)
yhongjing@yna.co.kr
【版權歸韓聯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複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