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Go to Navigation

【三一獨立運動百年】韓民族向恢復主權邁進

滾動 2019年 03月 01日 06:00

韓聯社首爾3月1日電 1919年是韓民族獨立運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1919年3月1日,大批民眾涌上街頭,高喊“大韓獨立萬歲”,全國逐漸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抗日獨立運動。同年,愛國志士們在國內外接連成立臨時政府,為祖國解放持續奮鬥。三一運動和臨時政府雖然未能立即結出果實,但迫使日本帝國對韓態度軟化改採綏靖政策,進而為韓民族恢復主權奠定基礎。

1919年以前,圍繞半島的國際形勢一直混沌不清,其中最重大的事件莫過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1918年,時任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在國情咨文中提出了民族自決權思想,強調處於外國奴役和殖民統治下的被壓迫民族有自由決定自己命運、擺脫殖民統治、建立民族獨立國家的權利。其實民族自決權思想旨在妥處戰敗國的殖民地統治問題,但渴望解放的半島人民向威爾遜致函,呼籲國際社會支援韓民族抗日獨立運動。

然而日本帝國主義變本加厲,不僅在半島大幅增兵,還掠奪朝鮮土地和資源。在此情況下,以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大韓帝國首任皇帝高宗李熙于1919年1月21日逝世為契機,600名旅日留學生於同年2月8日聚集位於東京的朝鮮基督教青年會館宣讀《獨立宣言書》。這成為三一獨立運動的導火索,有力推動了半島抗日獨立運動的開展。

可以說,三一運動是長期處於高壓下的韓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侵略的抵抗,體現了民眾渴望祖國獨立的美好願望。大田大學教授都冕會在其論文中指出,半島人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民族歧視和強推有利於統治的近代化的憤怒,以及一戰結束後在國際社會上廣泛形成要求民族獨立的氛圍等綜合因素促成了大規模的民族獨立運動。

日前,國務總理李洛淵提議將“三一運動”升級為“三一革命”。一些學者也對該說法表示認同,強調應體現三一運動的意義。首爾漢城大學名譽教授尹慶老在去年12月舉行的三一運動100週年紀念論壇上主張,雖然三一運動沒有顛覆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但為建立主權在民的國家打下基礎,可視為一種革命。(完)

資料圖片:在首爾光化門廣場紀念殉國烈士的行為藝術表演(韓聯社)

資料圖片:在首爾光化門廣場紀念殉國烈士的行為藝術表演(韓聯社)

資料圖片:印製“三一抗日獨立運動”太極旗時使用的木刻版(韓聯社)

資料圖片:印製“三一抗日獨立運動”太極旗時使用的木刻版(韓聯社)

yhongjing@yna.co.kr

【版權歸韓聯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複製】

熱搜新聞
熱點新聞
熱門推薦
更多
更多
主要 回到頂部